台灣兒童癌症研究群(TPOG)
西元1988年由本會前董事長林國信醫師發起成立「台灣兒童癌症研究群」,英文全名為「Taiwan Pediatric Oncology Group」,簡稱TPOG。
一、 目的:為提高台灣兒童癌症醫學之水準,促進兒童癌症醫學之研究,互相交換研究心得,及建立與國際兒童癌症醫學團體之聯繫及醫學研究交流。
二、 組織架構
TPOG工作委員下設有四個小組分別是學術組、疾病專案組、募款專案組和行政管理組。各組運作情形如下:
台灣兒童癌症研究群目前有兒童血液腫瘤專科顧問醫師66位及各科合作顧問醫師27位分別於台灣各大醫療院所,包括:台大、馬偕、台北榮總、林口長庚、三總、北醫、國泰、和信、萬芳、新光、亞東、雙和、台大新竹分院、馬偕新竹分院、台中榮總、中國、中山、彰基、沙鹿童綜合、台大雲林分院、嘉基、嘉義長庚、成大、高醫、高雄長庚、高雄榮總、義大、花蓮慈濟。
統計中心-
聯合治療方案從1988年至2020年12月登錄及追蹤共計10,511人,其中急性淋巴性白血病:4,522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1,442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183人,何杰金氏淋巴瘤:36人,神經母細胞瘤:864人,骨肉瘤(含依汶氏肉瘤):801人,腎臟威爾姆氏瘤:364人,組織球增生症(包括:嗜血症候群及蘭格罕氏細胞組織球增生症):728人,橫紋肌肉瘤:350人,生殖細胞瘤:83人,肝腫瘤:56人,視網膜母細胞瘤:47人,顱內髓母細胞瘤:35人。
研究-
檢驗工作-白血病細胞儲存及診斷
本會於1991年8月開始進行白血病細胞表面抗原標記之檢驗工作,其服務對象為全國之兒童血液腫瘤科病童。
目前提供之服務項目如下 :
1.兒癌細胞庫(Cell Bank)
2008年起至2020年Cell Bank共5,507人次,凍存23,412管;2020年收集560人次共821管,可供推斷其預後效益或是發病機率,並可用於學術實驗研究、發表國際論文與臨床預後追蹤之用。:
2.細胞標記(Cell Marker)
自1996至2020年累積檢驗2,343位個案,2020年檢驗88位個案,供主治醫師選擇用何種TPOG化學治療方案為病童治療。
3.白血病微量殘存細胞偵測(MRD)
2008年起至2020年MRD 共3,186人次;2020年共檢驗436人次。利用癌細胞專一表現的蛋白抗原,以流式細胞儀分析分群圈選辨識殘餘癌細胞的數量,一般來說微量殘餘腫瘤數量低於0.01%為預後良好,反之數值越高表示預後越差,以供主治醫師調整TPOG化學治療方案的施行。
4.曾參與之研究計畫案
1)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之基因體研究 (990801-1020731)
2)台灣類BCR-ABL1 白血病之研究 (1030801-1060731)
3)開發難治型血友病適用誘導免疫耐受療法的體外診斷方法與臨床驗證1 & 2 (1040301-1050229)
4)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預後因子探討及相關研究 (1070801-1090731)
5)衛福部第三期癌症整合研究計畫-整合台灣兒童癌症臨床治療及分子診斷(第二年)-子計畫2-5) MRD (1080101-1081231)
6)以流式細胞儀及次世代定序偵測兒童急性淋巴型白血病之中樞神經侵犯 (1090101-1091231)
7)衛福部第三期癌症整合研究計畫-整合台灣兒童癌症臨床治療及分子診斷(第三年)-子計畫2-2 MRD (1090101-1091231)
8)以次世代定序方法檢測兒童癌症病人之生殖細胞性基因變異(1090810-1100731)
9)衛福部第三期癌症整合研究計畫-整合台灣兒童癌症臨床治療及分子診斷(第四年)-子計畫2-2 MRD (1100101-1101231)